前言:
在正式开讲之前,先来提个问题:你真的需要一台台式主机吗?别急着回答,咱们慢慢聊!平时如果只是上上网、打个文档、刷刷剧等,其实完全不一定要用台式机。现在手机、平板、普通笔记本都能搞定这些“轻度操作”,方便又够用,出门还能随手带着,谁还不是个移动办公达人了?但如果你偶尔也想“放松一下”,和三五知己爽玩下游戏……那问题就来了:是选便携更强的游戏本,还是蹲家里的台式机?在同样价格下,笔记本除了能带出门、装个13之外,性能上基本被台式机按在地上摩擦。当然如果你对游戏要求不高,画质调低点也能接受,那游戏本确实够用了;但要是你追求的是丝滑流畅、高画质、大场面不卡顿的游戏体验,那对不起,你还真得老老实实规划下自己的电脑桌给台式机腾个位置。




配置: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手上有5500的预算,到底能组装出一台怎样的“性价比与实用强的主机”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看看以下这套主机配置方案,说不定你就可以参考一二!
处理器:AMD R5 7500F
主 板:微星B650M GAMING WIFI主板
显 卡:影驰魔刃RTX5060 OC
内 存:阿斯加特雷神索尔 DDR5 6000 16*2 32G C28
固 态:宏碁暗影骑士擎 PCIe4.0 1TB M.2 SSD
机 箱:先马平头哥M9
电 源:先马平头哥E800 650W
散热器:超频三RZ400

自己上手配主机,除了了解各个硬件的性能之余,关键是要会算账。预算不多的话,就得趁着平台(抖音、京东、淘宝、拼多多)搞活动的时候下手,再加上各种优惠券叠加,能省不少钱。就像这次我买的板U套装,就是抢了满减券,再比了比价才入手的。


其实主板当时也犹豫过,是选择性价比更高的A320?还是选择新款的B850,最终敲定了这张微星B650M主板,主打的就是实用至上,并且价格和一些A320基本也相差不大,主要还是其可以兼容8000系/9000系锐龙处理器,以后若想升级换代就无需换主板了。




在显卡选择方面,因为预算受限所以选择的余地并不多,无非就是在A卡和N卡两者之间选择,价格区间也只能限定在2K左右。当然因为品牌不同,价格区间浮动在200-300之间。所以这次选择上手这张定位 “入门级甜品卡”影驰魔刃RTX5060 OC显卡。

纯黑设计点缀有金色咒符元素是影驰圣刃/魔刃系列的设计风格,显卡全长 304mm,宽度 125mm,厚度仅 40mm(标准双槽),对于小机箱也是非常友好的。


背板右侧采用大面积蜂窝状镂空设计,形成 “进风 - 散热 - 出风” 的贯穿式风道,有效降低核心与显存温度,所以在散热处理器上还是可圈可点的再搭配上三枚90mm风扇,采用环形链结构的7 片三折扇叶来吹透整个散热鳍片。

这个可互换位置的磁吸式GALAX Aurora RGB信仰Logo灯,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吸附在显卡尾部或顶部,有点意思。


从上面配置可以看出基本都是无光的硬件,所以内存搭配了这套无光风格的阿斯加特雷神索尔DDR5 6000 C28 32G内存。储存方面因为预算问题只能先上一根1TB容量的--宏碁影骑士擎 PCIe4.0 固态。





这套配置在散热方面用了之前拆下来的散热器和风扇,这部分就没算进这次的预算里。机箱是买电源附送的,相当于是白捡的,这种实惠力度对于我们这些讲究实用的人来说,真的很友好。具体型号是:机箱——先马平头哥M9,电源——先马平头哥E800 650W,通过了80PLUS白牌认证,性价比不错。平头哥M9从外观看就是实用型“选手”,前置MESH网孔面板+两侧镂空的进风设置,上置和后置是出风,箱体最大兼容主流的M-ATX主板,左右两侧是密封金属面板非侧透设计。



平头哥E800的额定功率为650W,+12V为单路设计,最大可以输出51A的电流,最大提供612W的功率,应付这套7500F(满载90W)+RTX5060(满载165W)的组合是完全足够了。这款电源通过了80PLUS的白牌能效认证,直出压纹线材方便理线,并且接口数量充足,提供了双8PIN的CPU供电接口、双6+2PIN的显卡供电接口以及若干外围供电接口。




安装:
安装过程也还算顺利,要是这个机箱尺寸(423*215*425MM)在安装上还存在什么兼容问题的话,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显卡限长350MM,散热限高166MM也还好,散热兼容部分是可兼容双360水冷的散热布局。整体体积稍大,应该是为了兼容性而做出体积妥协的设计。





背线舱部分,因为电源采用的是柔软性更出色的压纹线材,所以在理线上可以整理出非常整齐和干净的背线,当然了机箱也没安装过多的风扇所以线材也不多。

亮机展示:
亮机后,或许并没有闪亮亮的繁杂灯效颜值,看起来就是那么的普普通通,无需复杂的衬托回归简约实用才是这次搭配的无光主机要拿捏的主要核心。



性能:

先来看下硬件的信息:

然后把内存的时序往下降到现在非常主流的6000 C26。时序C26-36-36-58。

在处理器跑R23的多核和单核综合得分的时候再顺便来测试下内存变动时序后的稳定性同时进行:

3D MARK的DSLL和压力测试:


接着是看下温度表现:在跑R23多核心CPU的负载是满载,全核心满载CPU温度是75℃,核心温度是76℃(室温30℃),而在跑3D MARKTIME SPY压力测试时也是会监控CPU和GPU的温度,可以看到GPU温度最高为68℃,CPU温度最高也才60℃。


最后进入游戏实测环节:分别用自己常玩的三款FPS游戏(永劫无间/三角洲/CS GOII)来进行测试,所有帧数表现下图可以看到。





总结:
又到文末,这次预算5K5的主机,最后实际是5K3拿下,虽然节省的并不算多,但是整体搭配起来符合自己的要求:简约、实用、性价比,才是这次装机的核心所在,说实话当然了按照现在价格来细算下,在活动加持下和各种满减卷叠加后,买最适合的才是理性消费的表现,当然了你要是有更多预算的话,就没必要死死拿捏住。
加拿大pc预测